微信二維碼

掃一掃
關注協會官方微信

誰操縱了鋁價? 2012年09月20日瀏覽次數:1505 作者: 來源:互聯網

    倫敦金屬交易所(LME)的庫存交易制度正受到全球幾大主要鋁生產商的猛烈抨擊,主要原因是金融機構操控庫存使現貨出現高溢價。
   對倫敦金屬交易所鋁庫存交易制度的指責最先起于下游消費企業(yè),目前蔓延至上游供應商,意味著金融機構控制庫存帶來的負面影響正在擴大。
   9月14日,全球最大鋁生產商俄羅斯鋁業(yè)(usalRual;468.HK,下稱俄鋁)戰(zhàn)略發(fā)展及股票部副行政總裁奧列格·穆哈麥德申(Oleg Mukhamedshin)在莫斯科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,“現在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定價機制無法反映市場的真實鋁價,因此,我們認為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鋁價機制及相關監(jiān)管條例必須進行改革。”
   在第十二屆國際鋁業(yè)大會上,全球第三大鋁生產商美鋁(Alcoa)、阿聯酋迪拜鋁業(yè)公司(Dubai Aluminum)、阿聯酋鋁業(yè)公司(Emirates Aluminium)也發(fā)出了類似指責。
   這些鋁生產商均認為倫敦金屬交易所現有的交易主動權掌握在高盛、嘉能可等機構手中。“(倫敦金屬交易所)75%的庫存量都不能直接提供給消費者,而是由金融投資者購買,他們繼而從這種低利率、低倉儲成本當中獲益。” 奧列格·穆哈麥德申表示。
   中鋁國際業(yè)務的一位負責人表示,在目前全球鋁價低迷的情況下,金融機構通過調節(jié)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出貨量獲利,導致現貨交易溢價高達200美元/噸至300美元/噸。
   “現在的制度使得出貨速度很慢,下游消費者需要排長隊,這保證了倉庫所有者的利益,進而使他們持續(xù)從高庫存中獲利,這一利潤已高達10%。” 奧列格·穆哈麥德申對記者表示。
   俄鋁相信倫敦金屬交易所被港交所收購后,將改革其庫存交易制度。但這一改革將觸犯高盛、嘉能可等金融機構的利益,因此改變規(guī)則并不那么容易。
   “倫敦金屬交易所庫存規(guī)則沒有改革必要,鋁生產商當務之急是降低成本,更有競爭力,而不是通過改變交易制度來獲得競爭優(yōu)勢,這不是長久之策。”倫敦金屬交易所商務發(fā)展經理Evans對本報表示。
 
  金融機構的力量
   金融機構控制60%-80%產品,操控庫存使現貨出現高溢價
   按理來說,高溢價符合鋁生產商的利益,但俄鋁稱,60%-80%的產品被金融機構控制。
   目前,在金融機構中,高盛、摩根大通、德意志銀行以及嘉能可為鋁行業(yè)的中堅力量。實際上,高盛通過增持股份已成為倫敦金屬交易所單一最大股東,其金屬交易業(yè)務部門主管也是倫敦金屬交易所的董事會成員。另外,摩根大通、曼氏全球期貨公司和瑞士銀行也是倫敦金屬交易所的主要股東。
   金融機構熱衷購買倉庫,甚至在部分地區(qū),高盛等金融機構的倉庫已達到壓倒性的份額。投行等金融機構通過金屬庫存進行融資交易,通過調節(jié)出貨速度來獲得穩(wěn)定回報,這一行為已成為影響鋁價的主要因素,令目前全球鋁現貨價格比LME基準價高出200-300美元/噸,為歷史高溢價。
   這使得下游消費者的利益受損。自去年開始,可口可樂、通用汽車等鋁消費企業(yè)指控高盛等金融機構操控鋁價,銅領域部分消費企業(yè)甚至采取法律行動。
   在第十二屆國家鋁業(yè)大會上,鋁生產企業(yè)的管理者、下游消費者
   及行業(yè)中介機構,都對傳統年度合約的執(zhí)行情況表示悲觀。“我們的下游客戶對高溢價已表示不滿,他們對堅持長期合約已表現出動搖。” 阿聯酋鋁業(yè)公司項目副總裁Yousuf Bastaki表示。俄鋁方面認為,至少在未來一年多內,現貨鋁的高溢價將持續(xù)。
 
  掩蓋供需關系
   “鋁價低并不是由于需求非常小,而是供應出現了問題。”
   對俄鋁等鋁生產商來說,指責倫敦金屬交易所庫存規(guī)則,目地是促使鋁市場的供求關系更加透明。
   “現在鋁價處于低谷,但這并不是由于需求非常小,而是供應出現了問題。” 奧列格·穆哈麥德申道出了鋁交易市場的真相。
   奧列格·穆哈麥德申解釋,盡管歐債危機沒有緩解,但實際需求依然在增長,今年全球鋁需求增長將達7%。“但全球市場包括中國在內的鋁產品,是由倫敦金屬交易所來決定的,但你無法按照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價格在市場買到產品,你必須支付200-300美元的溢價。”
   “金融資本的介入已經嚴重干擾了供求平衡,并對市場發(fā)出了錯誤的信號,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。”美鋁的一位參會人員表示。
   中鋁的參會代表解釋,由于大量的庫存被金融機構掌握,導致市場其他參與方無法正確掌握市場信息,導致信息不對稱,而信息不對稱將加劇利潤分配不[NextPage]平衡。
   金融機構為何要掩蓋真實供需情況?大概的原理是,如果供應過剩,期貨市場會出現溢價,此時生產企業(yè)應該減產,但金融機構為了能夠擁有足夠的庫存獲得融資支持,反而鼓勵企業(yè)維持生產。這也就不難理解俄鋁減產計劃遭到其金融股東的反對。
   目前,鋁生產商普遍出現了融資難題,而高溢價的現貨導致它們越來越難通過長期合約獲取穩(wěn)定的現金流,推動供需關系透明化或將有助于基準鋁價上升。
   以俄鋁為例,俄鋁有40%以上的產品通過嘉能可銷售,嘉能可在倫敦金屬交易所基準價格的基礎上提供給俄鋁穩(wěn)定的溢價,同時嘉能可有權利以更高的價格二次銷售。今年,俄鋁還與嘉能可簽訂了一項長達7年的長期銷售合同,數量達1450萬噸,但該協議進一步加劇了倫敦金屬交易所的融資交易,并被市場指責是建立在非競爭性基礎上。
   “對于鋁供應商來說,減少融資交易可以獲得提振鋁基準價,進而將部分鋁定價權收回來。”上述中鋁人士表示。